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报告
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基金(“PE”)市场发展面临众多不利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放缓、新冠肺炎疫情严格防控、监管审批趋严以及由全球加息对股票市场估值带来的压力等。在过去一年中,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和募资均承受一定考验。
随着中国政府疫情清零政策的结束和边境的重新开放,中国市场经历着巨大的转变。中国政府采取多项举措以刺激经济发展并促进投资。在本报告中,我们将就这些变化对财务投资者以及2023年中国并购市场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论述。
本报告重点内容如下:
- 新冠肺炎动态清零政策的放开将会迅速促进消费、旅游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复苏。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故事”将再次成为全球焦点,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或将恢复。展望未来,消费和零售、制造、新能源、生命科学和医疗以及物流和供应链等行业将受到更多投资人的青睐。
- 2023年由财务投资者参与并主导的并购交易仍将以境内交易为主。同时,我们预计由财务投资者牵头的跨境并购交易数量将较2022年有所提高,以实现中国境外投资组合多元化。
- 财务投资者将以审慎的态度将更多的关注放在目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稳定性上,收入增长将不再作为单一的重要考量指标。
- 2023年将有更多的被投企业退出,诸多优质资产或将进入交易市场。受经济复苏带来的积极影响,在疫情期间仍稳健发展并具备一定韧性的被投企业将在2023年成为私募股权基金争相争取的并购目标。
- 另一方面,股权转让和IPO在2022年的疲软表现,使得私募股权基金不得不延长其项目退出计划和资金募集计划。考虑到部分行业相关上市政策的收紧以及长期积压的待上市企业,被投企业通过IPO退出将进一步受阻。并购交易或将在2023年成为财务投资者更重要的退出路径。
-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已从边缘角色上升为投资过程中的核心议题。ESG逐步成为重要的投资方向及考核标准。全球性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市场投资时,通过设定与其全球ESG目标一致的投资策略或设立影响力基金(“Impact Fund”)来逐步提高ESG标准。
- 2022年,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募集受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而有所放缓。随着市场升温,私募股权基金或将在2023年重点关注被投企业的退出。我们预计募资活动在2023年仍将相对疲软,但随着更多被投企业的成功退出,2024年起私募股权基金募资活动将大幅上升。
总体而言,我们相信中国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且持续增长。财务投资者们应积极做好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重启业务往来的准备,2023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将迎来强劲复苏。
BDA Partners 于 4 月 26 日至 28 日主办了首届中国成长型基金投资者会议。来自消费与零售、医疗健康、服务和科技领域的 20 家参会公司通过 200 多次线上一对一会议向成长型基金投资者进行了路演。
BDA合伙人兼上海办公室联席主管萧寅康表示:“为期3天的线上会议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BDA举办的首届成长型基金投资者会议,吸引了来自150家私募基金的300多名资深投资者参加,这些私募基金包括全球知名美元基金、国内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我们也得到了国内高成长公司创始人和CEO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参会公司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众多赛道,包括数字健康、体外诊断、高端医疗服务、生活方式和健康、金融科技等领域。本次活动中投资机构的热情高涨,体现了私募基金对于中国快速向发达经济体转型大环境下的涌现出的优质公司的浓厚兴趣。这也显示出在资本市场中有大量流动资金正在寻求中后期投资机会。我们很高兴成为客户的首选合作伙伴,将私募基金和令人兴奋的增长机会聚集在一起。”
我们期待 2023 年的第二届BDA中国成长型基金投资者会议,以及今年年底的BDA年度私募股权大会。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会议的信息及参会详情,请通过 gcc@bdapartners.com或者pe-conference@bdapartners.com联系我们。

BDA Partners合伙人、中国业务联席主管兼私募基金客户负责人萧寅康(Anthony Siu)就中国的并购、私募股权退出和境外并购活动前景分享了看法
1. 2020年是中国境内并购创纪录的一年。您认为2021年这种情况还会继续吗?
我认为中国的境内并购趋势还在继续,甚至在2021年及以后会加速。2021年迄今,境内并购交易一直处于创纪录水平,已经公布了800亿美元的交易,开年交易额为史上最高。这一时期的并购交易额是2020年同期的三倍。
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中国并购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从下半年开始,市场大幅反弹。中国买家重点关注境内并购,这主要是由于欧洲和美国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旅行限制、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以及重心向中国国内需求转移。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加快了在中国扩张的计划。各企业纷纷利用这次机会巩固国内市场,加快增长,并从自己所在的地区扩展到全国。在某些行业,一些全国范围内的领军企业正崭露头角。鉴于中国致力于提高自力更生能力,而且经济仍在不断增长,我预计将出现进一步的国内并购整合。
就行业而言,国内买家最青睐消费品和医疗保健行业。中国可支配收入增长正在推动消费升级,因此消费市场将继续增长。大型企业希望通过收购来加速渠道网络和市场份额的扩张。我们预计医疗保健领域也将出现更多的境内收购活动。战略参与者正在想办法在快速增长而分散的市场中扩大市场份额。例如,在医疗保健服务领域,出现了许多与医院、专科诊所和康复中心相关的并购活动。
2. 您认为2021年中国家族企业主/创始人是会偏向于通过IPO,还是通过出售股权退出?
我认为两者皆有。过去一年里,IPO市场持续火爆。科创板市场使规模较小、增长快速的公司能够以有吸引力的估值上市。对于短期没有计划退休或退出的创始人,或者拥有高增长业务但在早期难以售出的创始人,他们会偏向于IPO途径。但对于传统行业(如工业制造和消费及零售)企业的创始人来说,出售股权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条非常有吸引力的退出途径。战略和私募股权买家青睐现金流强劲的市场领导者,而具有这些特征的目标企业也能吸引众多买家。
3. 您认为新冠疫情会如何影响私募股权所有者退出投资的时机和计划?去年,由于不利的商业环境,一些私募股权卖家推迟了他们的投资组合公司退出时间。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私募股权退出投资,以清理项目积压。今年上半年,一些私募股权公司在等候目标公司确立清晰的财务和经营业绩的回复路径。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通过卖出股权的退出将会增加。
4. 您认为2021年会有不良资产投资/重组并购机会吗?是境内还是境外资产?中国市场机会不太多,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比较短暂。一些企业杠杆过高的情况发生在新冠疫情之前,而且已被迫采取一些减低债务的行动。在过去的1-2年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这样的剥离活动。
在中国境外,一些危困企业急需流动性,因此可能有更多不良资产投资和重组机会。随着中国买家在境外投资中变得更加活跃,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海外资产重组交易。
5. 2020年的中国境外并购交易额是过去十年中最低的。您认为2021年会出现反弹吗?如果会,哪些行业或国家会比较有吸引力?
自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海外并购复苏的早期迹象。中国企业在境外交易中越来越活跃,不断向欧洲、其他亚洲国家(如新加坡)及快速增长的国家(如越南)扩张;但在美国的交易较少,因为中美的紧张关系造成了重大的交易不确定性。随着疫情的缓解和边境的重新开放,今年剩余时间内境外交易量应该会有所增加。我认为对外投资者将继续青睐工业和医疗保健等行业。由于电子商务的繁荣,另一个受益于疫情的行业是运输和物流。
6. 您如何看待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地缘政治关系?
在特朗普政府时期,中美关系可能已触及最低点。我认为拜登政府明白中美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的战略关系之一,因此将对中国采取强硬但务实的态度。美国企业在中国有大量投资,它们需要得到保护。在许多方面,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美国不能忽视这个机会。另一方面,中国将继续开放国内市场。政府已经取消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许多限制。展望未来,我预计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兴趣将会回暖。
7. 新达成的中欧协定会促进2021年的跨境并购吗?
中欧协定主要关注中国市场对欧盟的开放。它对各个行业都有帮助,例如,新能源、医疗保健服务、金融服务;以及传统上受政府保护的领域。欧盟公司将从这一协定中受益,因为中国将对欧盟投资开放这些行业。就并购而言,我们预计将有更多的欧盟公司会通过直接收购或战略投资增加在中国的投资。然而,最近欧盟和中国之间的制裁争端使该协定的批准成疑。我相信,如果该协定被取消,双方利益均会受损,所以希望双方能找到避免事态升级的方法,使协定重回正轨。